提前学造就的往往是“伪拔尖”

来源:金羊网 作者:蒋隽 发表时间:2025-08-08 06:29
金羊网  作者:蒋隽  2025-08-08
这无休止的“抢跑”,恰恰可能磨损了最终抵达远方所需的持久内驱力。

□蒋隽

据南方周末报道,暑假期间,北京海淀区培训机构的“高(中)大(学)衔接班”坐满了高三毕业生,这些准大一新生假期蓄力,只为“入学抢跑一步”。

所谓“衔接”就是提前学,学生提前学习下一阶段的知识,暑假变成第三学期。从“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到现在的“高大衔接”,多少孩子的童年与青春被“衔接”填满,实在是让人挠头:为何这么多人信奉提前学?

补课衔接无尽头的“锅”不能完全甩到家长头上。不是家长们没苦硬吃,而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和升学机制中,的确奖励提前学。

小学、初中,因提前学而显得优秀的孩子,可能被学校“开小灶”培优辅导、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高中、大学,更不乏“超前超纲学”的升学通道——竞赛、强基、自主招生等。

教育当然应该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但现实操作中,“拔尖”标签常常被滥用:优秀苗子的评价基本约等于超前超纲知识的考试,甄别机制单一。

剧场效应就此发生。当前排的孩子因提前学被奖励,剩下的孩子无论是否适合,都难免被卷入提前学的队伍。当提前学成为主流,老师默认学生已有一定基础,加速课堂进度,反过来将少数派也逼得必须提前学。

“伪拔尖”的筛选机制下,教育生态或被异化为违背规律的博弈:课堂进度如高铁飞驰,升学机制奖励提前学,培训机构趁势架起“衔接”天梯。三方合力,将学子卷入不停歇的“抢跑”漩涡。

若学习变成一场永无止境的“军备赛”,没有人会成为赢家。当“衔接”越来越无缝,教育本应具有的自主探究、兴趣培养空间将越来越狭小。

这无休止的“抢跑”,恰恰可能磨损了最终抵达远方所需的持久内驱力。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