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逆流而上的身影,诠释着血脉相承的英雄担当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郭元鹏 发表时间:2025-08-07 15:20
金羊评论  作者:郭元鹏  2025-08-07
当“军人的孩子”在危急时刻做出与父亲同样的选择,我们看到的是精神的延续,是“光荣之家”真正的荣光。

8月5日晚,肇庆鼎湖山风景区的山路上,当地党员志愿者和群众一起,正在清扫巷道路面,井然有序。就在前一天,该路段遭遇山洪突发,大量泥石流被冲到山下。山洪肆虐的夜晚,退役军人罗振华和他的儿子罗健恒果断涉水,逆流而上,将一名受困落水男子成功救出。

肇庆鼎湖山的山洪夜,57岁的退役军人罗振华带着儿子罗健恒,迎着裹挟着杂物的洪流逆流而上,将落水者从湍急的水中拽出。这份在生死瞬间迸发的勇气,那句“后怕过,但军人担当不能丢”的朴实话语,不仅是一对父子的本能选择,更映照出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底色,彰显着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与担当。

罗振华的挺身而出,从来不是偶然。门楣上悬挂的“共产党员户”“光荣之家”“退役军人”三块牌子,是他人生轨迹的生动注脚。1987年穿上军装,在空军部队淬炼出的坚韧,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植于心的先锋意识,让“挺身而出”成为刻进血脉的习惯。当山洪裹挟着冰箱、垃圾桶呼啸而下,当91岁老人都称“从未见过如此大的水”,他没有因57岁的年龄、湍急的水流而退缩——军人的担当,早已超越了“退役”的时间界限,成为危急时刻的本能反应。这种本能,是部队大熔炉锻造出的品格,是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在现实中的践行。

更动人的是,这份担当在代际间的传承。儿子罗健恒在父亲的呼唤下毫不犹豫上前搭手,在救援后又紧急拨打119救助其他受困群众。他说“爸爸是我的榜样”,简单的话语里,藏着家庭教育最珍贵的遗产。从放弃抢救自家早餐店物资选择救人,到赤着脚忙到凌晨三点参与清淤,父子俩的行动诠释了:英雄从不是孤胆的传奇,而是将“责任”二字融入日常,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下一代的言传身教。当“军人的孩子”在危急时刻做出与父亲同样的选择,我们看到的是精神的延续,是“光荣之家”真正的荣光。

这场救援中,还有太多细节令人动容。社区工作人员眼中“第一个涉水进去救人”的身影,酒店工作人员递上的衣服和水,获救者缓过神后“还有一个人被冲走”的提醒,最终汇聚成众志成城的暖流。但罗振华父子的核心价值,在于他们打破了“普通人面对危险会退缩”的惯性认知——他们本可以优先抢救自家物资,本可以因“水流太急”而等待专业救援,却选择了最危险也最直接的方式。这种选择,源于军人对“人民至上”的深刻理解:在生命面前,个人得失永远排在后面。

“这真不是什么大事”,罗振华的淡然,更显其精神的可贵。在功利主义有时会模糊价值判断的当下,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有些坚守,与奖励无关,与关注无关,只与内心的信念有关。就像他经营的民宿门楣上的牌子,不事张扬却自带光芒,恰如千千万万退役军人,在脱下军装后,依然以平凡的坚守,守护着“军人”二字的重量。

从抗洪救灾的一线到日常邻里的互助,退役军人的身影总在需要的地方出现。他们或许不再穿着军装,却始终带着军队的烙印;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罗振华父子的故事,正是这一群体的缩影:他们用逆流而上的勇气,证明了“退役不褪色”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生命的信仰;用代代相传的担当,让“军人精神”成为跨越时代的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值得被看见,被致敬,更值得被传承。因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知有险,依然选择向前;真正的担当,不是挂在嘴边,而是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这,正是“军人担当”最动人的诠释。(金羊网 文/郭元鹏)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