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消费动脉:夜间经济如何激活暑期市场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鲁继明 发表时间:2025-08-06 18:31
金羊评论  作者:鲁继明  2025-08-06
夜间经济是消费增长的 "新引擎"。

当重庆长嘉汇的夜空被 5000 架无人机点亮,当徐州夜市的烟火气与 "苏超" 赛事的呐喊交织,这个夏天的夜间经济正以多元形态重塑着消费格局。全国暑期文旅消费季期间,3.9 万场活动与 5.7 亿元补贴形成合力,让夜晚不再是消费的 "休止符",而成为城市活力的 "放大器"。从老牌夜市的坚守到新潮场景的涌现,夜间经济正沿着消费需求的脉络,铺展出一幅充满烟火气与科技感的民生画卷。

夜间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精准施策的 "指挥棒"。各地如同规划铁路网络般,既尊重市场规律,又主动铺设消费轨道,让不同业态在有序中迸发活力。重庆将无人机灯光秀从2000架扩容至5000架,通过常态化展演打造城市夜间新地标,这种 "文化 IP + 消费场景" 的组合拳,恰似开通了一条连接游客与商圈的"直达列车",直接带动周边商场业绩增长20%,餐饮满客率突破70%。青海西宁则构建起"干线 + 支线"的消费网络,大新街夜市等老牌阵地如同运营多年的"绿皮慢车",保持着上千个摊位的亲民规模,7月接待110万人次收入5500万元;豹街等新潮夜市则像"城际高铁",以雪豹 IP和光影秀吸引325万人次,33条夜间消费步行街如同密布的站点,让烟火气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夜间经济的活力,在于打破边界的融合创新。当文旅、体育、商业等元素在夜色中碰撞,便能产生1+1>2的化学反应。徐州借 "苏超" 联赛的东风,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消费动能,主题夜市、乐园夜场等场景联动,恰似多条线路在此交汇的 "枢纽站",让球迷在观赛后仍能无缝衔接餐饮、购物等消费环节。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全市银联文旅消费超64亿元,同比增长约30%,印证了 "体育搭台、经济唱戏" 的实效。

夜间经济的持续,终究要靠实实在在的消费数据说话。从重庆南滨路酒店入住率超 80%,到西宁夜市单月千万级收入。庞大的市场体量印证了夜间经济不是昙花一现的热闹,而是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恰似从"绿皮车"到"复兴号"的迭代,消费体验的提升自然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容。

更值得关注的是,夜间经济正在突破地域限制,形成跨区域的消费引力。重庆的无人机秀吸引着周边省市游客专程打卡,徐州的 "苏超" 主题活动辐射整个淮海经济区,这种 "夜间磁场" 效应让消费不再受限于本地客源。当 5000 架无人机在夜空组成流动的城市名片,当夜市摊主的吆喝声里夹杂着各地口音,夜间经济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从数据看,夜间经济是消费增长的 "新引擎";从民生看,它是普通人获得感的 "温度计"。如同铁路轨道为城市交通铺就发展脉络,夜间经济的繁荣路网正串联起消费场景的各个站点,让城市的活力在夜色中持续 “运行”。当灯光点亮街巷,当笑声穿透夜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繁荣的消费市场,更是一座城市的包容与活力。这个夏天,夜间经济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它的未来,必将在创新与规范中,绽放出更持久的光彩。(金羊网 文/鲁继明)

编辑:吴方舟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