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民生领域,有两项便捷服务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轨迹,一项是风驰电掣的铁路出行,让千里之遥变为朝发夕至;另一项则是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让异地求医的奔波与繁琐成为过去。这两项服务如同两条平行线,各自延伸却又殊途同归,都以“便捷”为核心,为百姓生活增添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铁路的便捷早已深入人心。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从排队购票到手机一键下单,铁路的每一次升级都在缩短时空距离。如今,全国高铁网络四通八达,一张身份证就能走遍大江南北,“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常态。这种便捷,打破了地域的阻隔,让人员流动更加顺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而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推进,正如同铁路的便捷升级一般,为参保人带来了跨越地域的医疗保障便利。过去,像河南居民窦女士这样退休后随子女异地居住的老人,报销医药费需要拿着一摞发票回老家,流程往往要几周时间,还得自己先垫付资金。如今,随着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推开,刷医保卡就能直接在医院报销,几秒钟就能完成,无需垫付,这样的效率提升,堪比铁路从绿皮车到高铁的跨越。
80多岁的翟先生在上海住院,家属通过手机登录闽政通App的“异地就医备案智能批”服务,系统自动审核秒批,从备案到报销全程线上操作,不用从上海跑回福州,也不需要邮寄材料。这种“动动手指就搞定”的体验,恰似铁路购票从窗口排队到手机购票的转变,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64.4万家,“十四五”期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超5亿人次,减少群众垫付超5500亿元。这样庞大的服务规模和资金规模,背后是强大的医保信息系统支撑。同时,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也在“扩围”。2024年,在原有5种门诊慢特病的基础上,新增5种进行跨省直接结算,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相关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7.4万家,较2024年年底增长2.62%。这就像铁路不断拓展的线路网络,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服务。河北廊坊的刘女士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在北京治疗,通过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基金能为其支付部分费用,不用再带着发票回河北报销,这样的贴心服务,如同铁路为特殊旅客提供的便捷通道,温暖着人心。
从铁路出行的便捷到医保结算的高效,民生领域的每一项进步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表示,将继续推进数智赋能,提供更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相信未来,如同铁路不断追求更快更舒适一样,医保服务也将持续升级,让更多参保人在异地就医时感受到如出行般的便捷与安心,共同谱写民生幸福的新篇章。(鲁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