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党组织应从理念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完善三个维度着力,为基层治理注入全新活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聚焦理念创新“引领维度”,更新治理思维。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的治理理念对于基层治理至关重要。基层治理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念,让基层治理更具前瞻性与创新性。首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导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次,要强化系统治理理念。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打破部门之间、层级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协同。再者,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以创新的治理方式方法应对时代挑战。
着眼资源整合“关键维度”,优化配置资源。资源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合理整合和配置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要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三个方面入手,让基层治理更具实效性与高效性。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基层干部。同时,充分发挥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在物力资源整合上,要加大对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基层的办公条件、服务设施等,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要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财力资源整合方面,要建立健全基层治理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基层治理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层治理,为基层治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夯实机制完善“保障维度”,健全治理体系。完善的机制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能够确保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要从民主决策、监督考核、矛盾纠纷化解等机制入手,让基层治理更具规范性与稳定性。首先,要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决策过程中。要完善决策程序,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对基层干部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等挂钩,激励基层干部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再者,要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基层是矛盾纠纷的多发地,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的作用,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金羊网 文/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