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期间,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
2025年春运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四线贯通”城际铁路以274.18万人次的旅客发送量交出亮眼成绩单,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实践成果,更成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四网融合”正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服务体系的“软联通”,加速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交通样板。
打破壁垒,激活区域经济“一盘棋”。“四线贯通”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连接,更是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数据显示,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2024年日均客流较此前增长209.7%,佛山、东莞中心区纳入广州“半小时通勤圈”,肇庆、惠州迈入“一小时生活圈”。这种时空压缩效应,直接推动沿线50多个街镇的产业协作与资源整合。例如,广佛南环串联起广州琶洲数字经济试验区与佛山智能制造产业带,加速技术、人才、资本的双向流动;莞惠城际则成为东莞电子信息产业与惠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走廊”,助力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国家铁路局通过标准衔接、设备统型等措施,将过去分散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地铁整合为“一张网”,实现了从“多网并存”到“一网通行”的质变,为全国区域一体化提供经验。
创新服务,重塑民生福祉“新体验”。“四网融合”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家铁路局推动的“票制互通、支付兼容”改革,让旅客可通过12306、交通一卡通、地铁APP等多种方式“随到随走”,车票“当日一次有效”,极大提升了出行便捷性。广肇、广惠城际与国铁换乘站实现安检互认,减少重复检查时间;公交化运营模式将平均行车间隔压缩至15分钟,堪比地铁效率。这种“像坐地铁一样乘城际”的体验,不仅改变了通勤方式,更催生了跨城消费、文旅融合的新业态。2024年暑运期间,沿线景区门票订单量环比增长33%,肇庆七星岩、惠州西湖等景点迎来“轨道上的游客潮”,区域消费活力显著提升。
制度创新,探索融合发展“中国方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首次明确跨制式技术标准,发布18项团体标准,统一信号系统、通信设备等关键参数;修订驾驶资格许可办法,实现城际与地铁驾驶员的资质互认。更深层次的是,广州地铁运营城际铁路的模式,打破了传统铁路与城市轨交的管理壁垒,开创了“地铁化运营+双票务系统”的全国先例。这种“湾区经验”已具备向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推广的价值,为全球超大都市圈交通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从“四线贯通”到“四网融合”,粤港澳大湾区正以轨道交通为笔,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答卷。未来,随着设施互联、管理协同的深化,一个“车畅其流、人享其行、物优其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将加速成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金羊网 文/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