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新质驱动,广东“独角兽”翅膀“粤来粤硬”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刘纯银 发表时间:2025-07-23 14:59
金羊评论  作者:刘纯银  2025-07-23
这份逆势上扬的成绩单,背后是广东科技企业日益坚硬的创新“翅膀”。

以“新质驱动·未来领航”为主题的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日前在深圳开幕。大会发布了《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及瞪羚企业研究报告2025》。

深圳湾畔,这场盛会揭晓了广东创新的硬核答卷——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四分之一。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北上深广杭”五座创新重镇中,深圳成为唯一实现独角兽数量正增长的城市。这份逆势上扬的成绩单,背后是广东科技企业日益坚硬的创新“翅膀”。

“硬”翅膀:技术壁垒铸就护城河。深圳独角兽的崛起,首先源于其鲜明的硬科技底色。42家深圳独角兽企业中,高达66.7%扎根前沿科技赛道,覆盖集成电路、机器人等22个领域。去年新晋的荣耀与引望智能两家超级独角兽,均脱胎于华为生态,成为大厂技术外溢的典范。

创新浓度最高的指标当属专利实力:深圳独角兽企均拥有141件授权发明专利、151件发明申请,近乎是北京、上海的两倍。荣耀累计投入100亿元研发AI技术,手握2100项AI专利,其折叠屏手机以全球最薄记录引领行业;成立仅三年的元象科技凭借“AI+3D”双核技术,让中国开源模型站上世界舞台。专利不是纸面荣誉,而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通行证。

“远”航程:全球化布局打开新空间。翅膀够硬,更要敢飞向远洋。深圳独角兽的全球化基因深入骨髓:42家企业中超过80%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厂抢占欧盟电动车电池市场,拓竹科技则凭借“大疆技术”打造的3D打印机打入美国空军基地,年收入逼近60亿元。这些企业或设立海外工厂嵌入全球产业链,或搭建独立站绕过平台佣金束缚——拓竹科技的独立站月流量达960万,登顶全球3D打印行业访问量榜首。

政策护航让出海行稳致远。深圳近期推出涵盖金融、法律、保险等12类服务的“出海工具包”,交通银行更发布“交银科创综合服务方案”,从IPO全链条支持到跨境资金池管理,为企业提供“金融+资本+法律”的全方位护航。

“厚”土壤:雨林生态孕育创新苗。独角兽成群涌现,离不开一片“既长荔枝又生苔藓”的创新雨林。在深圳南山,一条绵延数十公里的“独角兽走廊”串联起20家独角兽企业,贡献全市45%的估值。这里集聚了从“幼苗”到“巨树”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幼苗”如元象唯思,成立2年便跻身独角兽榜单,估值飙至130亿元;“成树”如微众银行,连续六年稳居全球前十,估值超2400亿元。

生态密码在于要素密度与协同效率,2024年南山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66%,接近全国平均水平3倍;深投控旗下7000亿元产业基金90%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超40家独角兽。“学研转化+链主赋能”的双轮驱动,使企业量产周期较全国平均缩短40%。

政策资本双赋能:从单点突破到生态繁荣。面对空间紧约束与全球竞争压力,深圳正以更精准的政策工具巩固生态优势。今年推出的《深圳市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 提出到2027年培育80家独角兽企业。深交所“并购六条”新规则开辟新路径:2023年9月后并购交易量激增,其中70%标的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政策突破允许收购未盈利资产,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多元退出通道——云英谷科技在A股并购遇阻后转战港股,估值超83亿元。

资本市场的“深圳方案”日益清晰:97%的深圳独角兽获得创投资本渗透,风投与企业深度绑定,从输血走向共生。

从“三来一补”的制造车间到硬科技独角兽的孕育高地,广东的进化史恰是一部“以硬破局”的创新史诗。当荣耀的AI手机走向全球,当拓竹的3D打印机进驻美军基地,“硬科技”已成为广东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语言。

这片土地正在证明:唯有根植技术的厚度,才能撑起产业的高度;唯有拥抱全球的广度,才能抵达创新的远度。当更多“粤字号”独角兽扇动硬翅膀,带来的将是中国经济向“新”而行的澎湃气流。(金羊网 文/刘纯银)

编辑:刘嘉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