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粤味香飘四海,广东新名片闪耀全球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杜才云 发表时间:2025-07-22 13:02
金羊评论  作者:杜才云  2025-07-22
广东预制菜的全球之旅,不仅是一场味觉的远征,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国际化的生动注脚。

美食无国界,粤味香四海,这不仅是一场味觉的远征,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国际化的生动注脚。(金羊网资料图)

上半年产业规模突破960亿元 广东预制菜何以抢滩全球市场?

从珠江三角洲的田间地头到全球六大洲的餐桌,广东预制菜正以“安全、美味、便捷”的鲜明标签,书写着“粤味出海、全球共享”的产业传奇。今年上半年,广东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960亿元,占全国13.7%,同比增长超28%;2024年全口岸出口额达317亿元,覆盖全球六大洲——这组数据背后,是广东将“小产业”做成“大文章”的战略定力,更是中国预制菜产业以质取胜、扬帆出海的生动实践。

产业链扎根县域沃土,筑牢“香飘四海”的产业根基。广东预制菜的全球竞争力,始于对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坚持“以产兴县、以链强镇”,广东推动预制菜与县域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在15个省级产业园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县一业、一镇一特”的产业矩阵:佛山顺德的大盆菜传承广府宴席精髓,汕头牛肉丸依托百年捶打工艺标准化生产,湛江金鲳鱼、珠海海鲈鱼借势海洋牧场实现“从渔排到餐桌”的全链管控。这种“在地化”布局,既让客家酿豆腐、广式烧鹅等传统美味有了工业化表达,又带动上下游1.5万家企业协同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如今,广东预制菜已从“厨房配角”成长为“餐桌主角”,更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钥匙”。

科技破解锁鲜难题,擦亮“粤味保真”的金字招牌。传统美食走向全球,技术是关键跳板。广东依托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攻克了超低温锁鲜、风味物质保真等“卡脖子”技术——通过-60℃瞬时冷冻,广式烧鹅的皮脆肉嫩能留存90%以上;运用风味物质图谱分析,潮汕牛肉丸的弹牙口感在跨境运输中丝毫不减。这些技术突破,让“老手艺”有了“新铠甲”:顺德双皮奶通过无菌灌装技术实现6个月常温保存,梅州盐焗鸡借助高压杀菌工艺突破地域限制。目前,广东预制菜企业已主导或参与地方标准制定,“安全可追溯、风味有保障”的品质标签,不仅赢得国内消费者青睐,更成为突破欧盟、日韩等高端市场准入壁垒的“通行证”。

全球布局构建网络,拓宽“粤味共享”的开放航道。从“本土味”到“全球桌”,广东预制菜的出海之路越走越宽。通过“金牌年菜”出海行动,广府盆菜成为海外华人年夜饭的“乡愁载体”,在北美、东南亚的春节市场占有率持续上扬;依托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布局,珠海海鲈鱼预制菜48小时即可端上迪拜、悉尼的餐桌,年出口量十分可观。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广东以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为纽带,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推动安井、袁记等头部企业在RCEP成员国布局加工基地,实现“当地生产、全球分销”。这种“双向奔赴”的开放姿态,让粤味不仅是美食符号,更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味觉桥梁”。

锻造产业升级引擎,领航“预制菜出海”崭新征程。站在万亿产业风口,广东预制菜的未来更值得期待。佛山正依托“世界美食之都”与“制造业强市”双重优势,打造预制菜“策源高地”;汕头、湛江等沿海城市聚焦海洋预制菜,构建“从捕捞到加工”的全链条优势;省级层面十分重视,出台了系列政策,从技术、品牌等方面持续推动产学研融合。可以预见,随着冷链物流网络的完善、国际认证体系的接轨,广东预制菜将从“产品出海”迈向“标准输出”“品牌引领”,为中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方案”。

美食无国界,粤味香四海。广东预制菜的全球之旅,不仅是一场味觉的远征,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国际化的生动注脚。当粤味的鲜香在全球餐桌绽放,这张闪耀的“广东新名片”,必将为世界美食版图增添更浓郁的中国风味。(金羊网 文/杜才云)

编辑:王智韬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