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招给力”破解县域人才发展难题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7-14 17:06
金羊评论  作者:  2025-07-14
以招招见实、招招给力的精准施策,打通人才竞相奔涌的“任督二脉”。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然县域人才“引不来、育不强、用不好、留不住”的困境,正制约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县域人才发展“四难”,需以系统思维打出“引育用留”组合拳,以招招见实、招招给力的精准施策,打通人才竞相奔涌的“任督二脉”。

聚焦“引”字出新招,广开渠道形成澎湃引力,破解人才“虹吸难题”。广开进贤路,聚引八方客。人才是第一资源,更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力量。面对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强势“虹吸”,引才工作必须打破常规,以创新之招广开渠道,形成强大的人才吸附力。一方面,要以开放姿态破除制度藩篱,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摒弃“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僵化标准,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行政区划桎梏,积极探索“人才飞地”等跨区域引才模式,在人才密集的发达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工作站,让“邻凤”能够飞落本地。此外,要加强区域间人才协作,建立人才共享平台,通过“候鸟式专家”“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方式,实现人才资源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的优化配置,让短期智力资源转化为长期发展动能。

聚焦“育”字出实招,精耕细作锻造核心实力,破解人才“断层困境”。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重引轻育”无异于竭泽而渔,终致人才梯队青黄不接。必须紧扣地区需要,突出特色优势,形成有利于本土人才成长的多维培养体系,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一方面,要建立本土人才储备库,锚定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后备人才等不同成长需求,构建分层分类培育体系,精准绘制人才能力素质提升“需求图谱”,量身定制专属“成长套餐”。另一方面,要充分融合校地资源,深化校地企、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聚焦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推动形成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订单式”育才模式,持续提升本土人才“造血”功能,为县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聚焦“用”字出硬招,量才善用激发创新活力,破解人才“效能瓶颈”。“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唯有“把准脉、用对人”,才能避免“张飞绣花、黛玉领兵”般的人才错位,让人才最大效能充分释放。一方面,要秉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用才理念,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摸清人才的专业特长、能力素质和个性特点,精准对接岗位需求,让人才能够“对号入座”,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另一方面,要完善客观评价、尽职免责的容错机制,为人才营造“大胆试错、敢于突破”的宽松环境,包容人才在探索创新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避免因过度追责让人才畏首畏尾。同时,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让人才“有为”更“有位”,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焦“留”字出真招,用心用情释放强劲磁力,破解人才“流失症结”。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地而居。只有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一流环境,才能让人才想留下、留得下。一方面,要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打造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制定人才服务事项清单,优化服务流程,做好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关键小事”,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深化人文关怀,聚焦人才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组织开展人才座谈会、联谊交流会、学术沙龙和走访慰问等系列活动,让人才在休闲娱乐、互动比拼、交流探讨中共叙友情、共话梦想、共图发展,不断增强人才的认同感、融入感和归属感。同时,要注重挖掘杰出人才典型,做好事迹宣传,营造敬才爱才惜才重才的浓厚氛围,不仅“留住人”,更“拴住心”。(陈艾翎)

编辑:刘嘉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