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LABUBU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爆火,这只有着尖耳朵、露出九颗牙齿,甚至带着几分邪恶笑容的小怪兽,成为无数年轻人竞相追捧的网红,掀起了一股丑萌热潮。这场席卷社交平台的丑萌风暴,是当代青年在压力丛生的社会中自发发起的一场关于审美解放与情感共鸣的实践,它如同一面镜子,反应出Z世代独特的精神面貌。
在消费文化领域,大众的审美更偏向于完美、精致。LABUBU却以它的不完美姿态横空出世。大众并非拒绝美,而是厌倦了千篇一律,他们渴望更多元、更真实、更能承载复杂情绪的表达。在LABUBU身上,他们看到了打破“颜值即正义”标准的勇气,认识到缺陷也可以成为自身独特的魅力。
LABUBU的爆火是当代青年面对普遍性生存压力时,寻求的一种情感代偿与心灵抚慰。内卷、绩效成为社会中大多数人们追逐的对象,大众面临学业、事业、社交等多重压力,他们内心积压许久的焦虑、疲惫、不甘甚至叛逆情绪,迫切需要一个发泄口。LABUBU恰好成了这些复杂情绪的完美容器——它龇牙咧嘴,仿佛吼出了心中的烦闷;它挤眉弄眼,像是嘲弄着生活的无奈;它安静呆萌,传递出一种无言的陪伴。对许多人来说,在办公桌上摆一只LABUBU,在上下班路上把玩一下它的小挂件,或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它的丑态,这些举动不仅仅是一种收藏行为,更是一次次的情绪释放和自我疗愈。在LABUBU的不完美中,年轻人找到了自身情绪的共鸣点,感受到了与自身相似的特质,这种情感联结远比视觉冲击本身更能直抵人心。
LABUBU爆火现象绝非一场泡沫式的消费狂欢,其背后蕴含着青年一代主动创造精神绿洲、积极构建社交网络的实践。在快节奏化、人际关系疏离的都市生活中,年轻人以LABUBU为媒介,为自己打造了一方可以喘息、可以分享的世外桃源。收集不同款式的LABUBU、线上线下交换盲盒时产生的互动、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开盒惊喜或翻车瞬间引发的群体共鸣、甚至围绕IP衍生出的二次创作,都构成了丰富的社交活动。这些活动成为青年群体建立共同语言、寻找共同爱好以及确认自身归属感的重要仪式。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文化的共创者。在这个圈子里,他们的压力得以暂时搁置,孤独感被稀释,这种主动构建社交网络、营造归属感的能力,是青年群体面对时代挑战时展现出的宝贵韧性和积极态度,其社会价值远超单纯的商业交易。
LABUBU的爆火是青年群体用他们的选择和热爱,宣告的一种更包容、更真实的生活态度。这只小怪兽的丑萌外表下,包裹着的正是年轻人追求心灵自由、创造美好联结的温柔内核与蓬勃生命力。它的胜利,是青年群体反叛精神的温柔绽放。
文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任家慧
指导教师 | 朱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