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即优秀”?警惕优绩主义陷阱中的成功学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程爽 发表时间:2025-07-03 16:06
金羊评论  作者:程爽  2025-07-03
真正的优秀与成功,不在于抵达众人眼中的彼岸,而在于发现并忠于自己的内心罗盘。

每年六月,又到一年毕业季。高校的毕业季总是伴随着“全员考研上岸”“宿舍集体考公”的喜报。类似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屡见不鲜,当考研考公成为标准化赛道,“考研考公上岸”成为绝对的成功标尺,则映射出了优绩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极端投射。这种价值观将多元的优秀标准窄化为单一的“上岸”叙事。实际上,考研考公并非唯一的救赎,请警惕活成“标准化人生”。

当代对“考研考公上岸”的崇拜,是优绩主义异化的典型表现,是将复杂人生价值压缩为单一考试标准的现状。优绩主义原本倡导努力就有回报,本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当它异化成为“上岸即优秀”的价值标准时,便容易催生扭曲的竞争文化。学生们不再是为了求知好学而读书,而是为了在标准化考试中胜利而学习。这种单一的成功标准,忽略了现实社会中个体的差异性和追求的多元化。如此一来,不仅压抑了青年群体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容易造成社会职业生态的同质化。

选择考研考公的标准化赛道,反映了年轻人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的避险本能。2025年,全国硕士报名人数388万,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也再创新高。在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体制内的工作和高学历的要求成为了年轻人抵御不确定性的“安全气囊”。当然,现在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度性缺陷也助长了考研考公之风。传统的教育体系习惯于用分数、排名、升学率来衡量学生的价值,企业招聘亦依赖于优先选择985、211毕业的学生。这样的标准化筛选模式,使得年轻人不得不沿着高考、考研、考公的既定赛道奔跑。假若你不加入其中,似乎就默认你掉队了。值得警惕的是,年轻人的探索精神正在被单一标准所吞噬。

想要改变“唯有考研考公论优秀”的局面,需要重构成功的“坐标系”。优秀本就不应该只有一种模样,社会应当接纳更丰富的成功定义。有人精于商业,有人热爱艺术,有人擅长学术,应当允许不同的人走上不同的职业路径。此外,高校宣传考研考公无可厚非,但亦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等,帮助学生们找到真正的人生方向,而非盲目加入考试大军之中。同样,个人在其中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是成功的硬实力。

在这个崇尚多元的时代,“优秀”本就不该被标准化定义。与其在“上岸”的绩效迷宫中疲于奔命,不如在时代的洪流中锚定属于自己的航向。真正的优秀与成功,不在于抵达众人眼中的彼岸,而在于发现并忠于自己的内心罗盘。

文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程爽

指导教师 | 朱秀凌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