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需要清醒的时代。“刀小刀”的遭遇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当代青年在追逐梦想时面临的复杂处境。当我们谈论这个案件时,实际上是在探讨一个更深刻的命题:在充满机遇与陷阱的新经济浪潮中,年轻人该如何守护自己的梦想,又该如何与这个时代理性对话?
“刀小刀”的故事极具戏剧性,一条20秒的变装视频就能创造25万元的商业价值,这是传统行业之下无法想象的财富;但在短短33天后就陷入千万违约金纠纷,又展现了流量世界的残酷一面。这种巨大的反差,正是当下网红经济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得不承认,MCN机构与网红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版的“伯乐与千里马”。机构为个人提供平台、资源以及商业化路径,网红则贡献创意和流量,这本来是一种双赢的合作,但当这种关系掺杂了情感、信息不对称等内容时,就很容易变质。像“刀小刀”一事中显示出的,如果商业合作建立在私人感情基础上,一旦情感破裂,商业纠纷就会变得格外复杂和充满痛苦。
这一案例给所有怀揣网红梦的青年人敲响了警钟,巨大的流量固然光鲜亮丽,但若想顺利走通这条路,必须补上商业常识和法律意识的课程。
现在有太多的年轻人,他们可以熟练地制作爆款视频,却读不懂一纸合同的关键条款;他们能在直播间侃侃而谈,却在商业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种能力的断层、知识分配的极度不均,往往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就像“刀小刀”一案中提出用房产抵债却被拒的情况,反映出了商业纠纷中常见的“非理性博弈”现象,也就是双方往往执着于形式而非实质,最终导致双输局面。在所谓成年人的世界又或是商业世界中,情绪化决策往往要付出沉重代价。
对年轻人来说,需要意识到流量是工具,却不是目的,这其中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流量实现个人成长和能力沉淀。此外,还要明确认识到商业需始终保持理性。就像无论两人私交多好,却一定不能让步白纸黑字的契约,感情有时候也需要理性对待。那些最终在行业中立足的常青树,如李子柒、papi酱等,都是在保持内容品质的同时,永远理性,永远学习并且进步,最终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体系和团队。
同时,这也彰显着行业生态改善的急切。MCN机构需要认识到杀鸡取卵式的经营模式终将被淘汰,真正有远见的机构,应当像培育明星一样培育网红,建立更透明、更可持续的合作机制。而监管部门也可以借鉴娱乐行业的成熟经验,推动建立标准的经纪合同范本,设立行业调解机制,为心智还不够成熟的青年人提供更多保护。且媒体和社会舆论应该避免简单站队,既要维护契约精神,也要关注弱势方的合理诉求。
“刀小刀”的故事终会过去,但她留给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机遇和陷阱,对今天的青年人而言,他们比任何一代都更需要追逐梦想的热情和守护梦想的智慧。在这个人人都可能成为网红的时代,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年轻人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又能避免成为流量奴隶,希望他们既保持创作初心,又具备商业头脑。只有这样网红经济才能真正成为青年绽放才华的舞台,而非吞噬梦想的漩涡。当年轻人学会在热情与理性间找到平衡,他们收获的将不仅是眼前的流量,更是长远的人生财富。
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瞿爽
指导教师|朱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