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也有调研也要调研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7-01 16:25
金羊评论  作者:  2025-07-01
基层调研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全是办法。”这句朴素的话语道破了基层调研的深刻价值。有些同志认为调查研究是上级机关的事,基层干部天天与群众打交道,自然了解情况,无需专门调研。这种认识如同雾里看花,看似明白实则模糊。基层干部身在基层,不等于了解基层;接触群众,不等于读懂群众。电话里听不到心声,报表上看不到实情,村干部口中传递的未必是原汁原味的民情。基层调研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基层调研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发现问题的“显微镜”,又是解决问题的“试验田”。在田间地头,能看见文件上找不到的鲜活案例;在家长里短中,能听到会议室里听不到的肺腑之言。群众的智慧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躬身捡拾;基层的经验好比未琢的璞玉,有待用心雕琢。浙江“枫桥经验”来自基层干部的实践总结,“小巷总理”林则银的工作法源于与居民的朝夕相处。这些生动例证告诉我们:最好的老师是群众,最佳的课堂在一线。

当前基层调研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走马观花多,解剖麻雀少;听汇报多,蹲点调研少;看样板多,察实情少。有的调研沦为“打卡式”走过场,“隔着玻璃看一看,围着村子转一转”;有的满足于“二手资料”,把村干部的汇报当调研成果;有的带着结论找证据,把调研变成论证自己观点的过程。这些形式主义的“假调研”,不仅摸不到真情况,还会损害干部形象,疏离干群关系。

改进基层调研,贵在“身入"更重"心至”。要像蜜蜂采蜜那样深入花丛,不能如蝴蝶点水般浅尝辄止。放下架子才能听到真话,扑下身子才能发现实情。福建宁德干部“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正是不拘形式、务求实效的典范。调研结束后更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对收集的问题分类研究,对群众的建议充分论证,形成“调研-决策-落实”的完整闭环。只有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举措,才算真正完成了调研的使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调研是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是检验作风能力的试金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是数据泛滥,越需要脚踏实地的调研;越是技术发达,越离不开面对面交流的温度。每一位基层干部都应牢记: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手上捧有多少案例,脑中就积累多少智慧。唯有如此,才能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书写出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彭宇)

编辑:刘嘉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