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不断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奋力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迈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
五月的南海之滨,一场跨越洲际的文化盛宴启幕。文博会是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获得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已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成为助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这个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风向标”的展会,今年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集结,110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共赴,国际化参展比例达20%。数字背后,是文博会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的华丽转身。
文博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奥林匹克”,承载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文化产业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风向标”,文博会每年都吸引国内外超10万种文化创意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辐射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历届文博会总成交额累计超3万亿元,累计成功链接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累计超200万种,不仅帮助企业收获了真金白银,更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本届文博会把促交易放在最突出的地位,特别策划了22项促交易措施,通过场景、通路、服务三方面再升级,以“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实现交易环节的全面扩容、全链赋能、全程无忧。随着本届展会的召开,这个承载着文化强国使命的国家级平台,将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文化润泽人心、科技点亮未来,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黑神话:悟空》、《哪吒2》、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等现象级文化IP持续“破圈”、“出海”,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展现出的无限可能,已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变量。这既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加速走向世界舞台的典型范例。本次文博会紧紧围绕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首次设立了人工智能展区,6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齐聚一堂,通过AI全应用场景呈现、AI科技演出、AI共创互动等,展示新质生产力与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消费。
二十一载精耕细作,二十一载春华秋实。历经二十余载积淀,文博会已从单一的展会平台升级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超级枢纽”。它不仅是项目落地的“签约台”,更是产业创新的“策源地”、开放合作的“桥头堡”。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的举办,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产业的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奋力推动文博会绽放文化之美、迸发创新活力、促进文明交流,必将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阔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金羊网 文/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