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再赴文博之约,让科技点亮文化新征程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发表时间:2025-05-20 15:00
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2025-05-20
科技为文化装上了数字化的翅膀,让中国故事以更生动、更贴近的方式走向世界。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幕。本届文博会紧扣“科技赋能文化 创新引领未来”主题,吸引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参展,110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名海外专业观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国际化参展比例达20%。展会新设文化出海展区、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展区等特色板块,并策划22项促交易措施,在推动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同时,全力打造文化开放与出海的超级贸易平台。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与数字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载体。一方面,科技进步为文化创作、传播和消费带来颠覆性改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重塑文化产业形态;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多元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搭建高效的文化交流平台。文博会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回应产业发展需求。本届文博会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模式,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促进国内外文化产业资源对接,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更为全球文化产业合作与文明交流开辟新路径,其举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价值。

文博会的国际化进程,是中国文化产业自信迈向世界的生动缩影。从首届展会仅5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到如今超百家海外机构深度融入,文博会不断拓宽文化交流的“朋友圈”。新增的文化出海展区与世界与中国青年文创项目孵化展区,恰似双向开放的桥梁——既为中国文化产品搭建“出海”高速路,也让海外创新力量涌入中国市场。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的扩展,更在于构建起全球文化产业的“命运共同体”。例如,海外展商带来的沉浸式艺术装置、数字化文化体验项目,与中国本土的非遗科技融合产品同台展示,不同文明在科技的催化下碰撞出创新火花,打破地域与文化的隔阂,让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全球对话的“通用语言”。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文博会的舞台上绽放出璀璨光芒。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传统文化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破圈”与“重生”。当敦煌壁画通过AI修复技术重现千年色彩,当兵马俑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走出”博物馆与观众互动,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成为唤醒文化记忆的魔法钥匙。在展会上,以网文、网游、网剧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尤为亮眼。像CrazyMapleStudio推出的短剧App“ReelShort”,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海外用户偏好,结合智能算法优化剧情节奏,成功跻身海外短剧赛道前列。这不仅是商业层面的成功,更证明科技赋能能够让文化产品精准触达全球受众,跨越语言与文化差异,实现“内容共鸣”。科技为文化装上了数字化的翅膀,让中国故事以更生动、更贴近的方式走向世界。

文博会不仅是文化成果的展示场,更是产业创新的“孵化器”和贸易合作的“加速器”。新设的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展区,通过整合跨境电商平台资源,为参展企业提供从产品展示、渠道对接、物流服务到品牌推广的全链条支持。这种“保姆式”服务,让中小文化企业也能轻松叩开国际市场大门。正如雅文传播在往届文博会中,借助展会搭建的桥梁,与40多家国内特色文化企业达成合作,并与多个海外展团建立联系,实现了文化资源的高效对接。本届文博会特别策划的22项促交易措施,更是从场景营造、通路拓展、服务优化三个维度发力。比如,通过搭建元宇宙虚拟展厅,打破线下展会的时空限制;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交易的透明化与可追溯,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这些创新举措,让文博会从单纯的“展示窗口”升级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以“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引领未来”为指引,不仅勾勒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图景,更奏响了全球文化交流互鉴的新乐章。当科技与文化深度交融,当创新与开放成为共识,这场盛会必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金羊网 文/黄宗跃)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