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发布2025年“最美家庭”。
家国情怀,是“最美家庭”的精神脊梁。从边疆哨所到乡村振兴一线,从三尺讲台到科研院所,在“最美家庭”里跳跃着家国同频共振的脉搏。西藏山南的南杰次仁一家三代扎根高原,用教育接力托举藏族孩子的未来;内蒙古牧区的白根保夫妇四十年守护草场生态,将“绿水青山”写入家训;湖北恩施的刘发英创办“助学网”,带动2000多个山区家庭走出贫困代际传递……这些家庭展现了新时代家庭的担当与责任,用实际行动证明:爱国爱家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守土尽责的担当、奉献社会的赤诚。只有将“小家”融入“大家”,才能让家国情怀在柴米油盐中生根发芽,在代际传承中历久弥新。
文明传承,是“最美家庭”的基因密码。翻开“最美家庭”的精神谱系,传统家风与现代价值交相辉映。史瑞娟家庭以“耕读传家”为训,三代人接力守护古籍文献;浙江姚克礼家族创办“乡村书院”二十载,用《朱子家训》启迪乡风文明;重庆黄丽丽一家创新“家风直播间”,让“尊老爱幼、克勤克俭”在云端收获百万点赞……这些家庭用大爱编织了一张温暖的网,给人一种“家和万事兴”的温馨,从而激发家庭成员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使家庭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风港和奋斗的加油站。他们用实践充分证明:当“家和万事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振,当“忠厚传家久”对接法治社会建设,家庭便成为涵养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
向上向善,是“最美家庭”的不懈追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家庭文明的宝贵财富。“最美家庭”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精神,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影响着身边的人。秦庭群家庭作为快递行业的代表,夫妻二人互敬互爱、共同奋斗,在疫情期间主动请缨成为社区“保供”志愿者,服务了超过13680户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邻里互助的美德;刘发英家庭长期致力于公益助学,播撒爱心,托举学子成长成才,展现了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这种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不仅提升了家庭的文明程度,也用微光点点汇聚成炬,引领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让传统美德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也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家庭都能成为文明中国的“微型景观”,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文明建设需要制度赋能与社会参与的双向奔赴。只有每一个家庭都充满文明与和谐,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和谐。“最美家庭”的评选与发布,不仅是对这些家庭的肯定与表彰,更是对全社会的一种激励与引导。以“最美家庭”为榜样,注重家庭建设,传承良好家风,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用爱与责任书写新时代的家庭文明篇章,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成就家国梦想。(文/林伟 图/林梓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