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以激情全运书写湾区融合发展新篇章

来源:金羊网 作者:邓小光 发表时间:2025-05-01 08:39
金羊网  作者:邓小光  2025-05-01
十五运会将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大湾区注入澎湃动能,书写新时代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南海之滨,潮涌珠江;全运圣火,再燃岭南。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以“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为主题的体育盛会,不仅是对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粤港澳三地携手探索区域协同、展现“一国两制”独特优势的重要契机。从岭南水乡到国际都市,从竞技赛场到大众舞台,十五运会将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大湾区注入澎湃动能,书写新时代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湾”“运”相逢:推动协同发展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承担着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使命。体育赛事是现代化城市群建设的强力引擎。广东曾承办1987年六运会、2001年九运会两次全运会,也曾成功举办包括亚运会在内的众多国内外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在赛事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香港在举办国际单项赛事方面经验丰富,且拥有先进的体育场馆设施和专业的赛事运营团队。澳门成功承办过东亚运动会、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等国际赛事,在国际赛事的组织与接待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近年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超级工程”的建成使用,为三地联合办赛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三地人员合作、物资协调的高效流通提供了保障。

十五运会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体系”的独特背景下进行的合作,是在体育领域对“一国两制”实践的深化与拓展。三地通过强化规则机制对接,同时又“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既发挥了港澳在国际赛事运营、体育产业创新方面的经验,又依托广东完善的场馆设施和办赛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1+1+1>3”的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全运会筹备进一步推动了跨境医疗保障、应急管理、志愿服务等领域的机制创新。这些举措不仅为赛事顺利举办保驾护航,更探索了大湾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新路径。三地联合办赛,更是要突出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办赛效能,向世界展示大湾区的发展成就。

资源融通:激发赛事效能

十五运会赛事涉及的34个竞技大项、401个小项将在17座城市展开。其中,香港承办篮球、自行车等项目,澳门承办乒乓球、排球等项目,广东则承担绝大多数赛事。承办如此大规模的赛事,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本次赛事筹备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秉持节俭办赛原则,提前谋划体育设施的建造更新,着眼于办好全运赛事、利用好全运资源、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健全体育设施的全民健身功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广州将赛事与城市相结合,倡导“生活处处皆体育”的理念,规划将珠江沿线打造成为“健康40里”的公共空间,通过连通河岸两侧的城市空间打造大型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舒适、便利的环境,激发市民参与各种体育和休闲活动的热情。广州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场馆的升级改造则通过场馆内外一体化设计,打破场馆侧、城市侧权属界线,实现场地空间的全面共享,为市民提供多功能的休闲活动场所。深圳赛区探索绿色低碳办赛模式,绿色建筑面积达到总建筑面积的56%。香港启德青年体育场的定位是开放型场地,拥有5000个座位和专业体育运动设施,适合承办学校运动会、田径训练、足球或橄榄球赛事,在非赛事期间将向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选择,鼓励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全民热潮:焕新文体生活

全运会不仅是竞技体育的舞台,更是全民健身的动员令。在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全运”的理念正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落地生根。从广州珠江新城的晨跑队伍,到澳门塔石广场的健身操展演,再到香港维多利亚港的龙舟竞渡,群众性体育活动已成为湾区居民的生活常态。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现有各类体育社团3000余家,年均举办赛事活动超过5000场,体育人口占比达45%。优异的群众体育成绩则是体现出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另一个侧面:中山沙溪队在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中蝉联冠军、东莞和广州分别在全国全民健身大赛的篮球和太极拳项目中夺冠……一系列的显著成果,充分展现群众体育的广泛参与度和良好氛围,共同绘制出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

借全运会东风,粤港澳大湾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全民健身、全民共享、全民健康”的幸福感、获得感,筑好通往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全民健身之路,为奋力开创体育强国建设新局面作出南粤贡献。同时,在十五运会推动下,体育文化传播也达到了新高度。全运会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拼搏、团结、奋进的体育精神。通过多渠道的积极宣传,全运会的体育文化广泛传播。粤港澳各地积极举办全运会主题展览,通过珍贵的图片、实物和多媒体展示,向市民群众全面展示全运会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深化了市民群众对全运会精神的认识。

产业蝶变:深挖全运价值

体育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是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对经济发展能发挥显著的乘数效应。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体育+”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推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十五运会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机遇。比如,“赛事+旅游”加速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点,推出新颖的“赛事+旅游”线路,开发赛事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品,推广如帆船、冲浪、海钓等户外运动项目。在赛事之后,通过“一馆一策”的运营方案还能持续发挥赛事效应,开展持续性的体育体验与休闲项目,如运动训练营、运动旅游营地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全运会赛事,发展“体育+康养”产业,推广智慧康养科技,完善运动康养公共设施,打造专业化体育康养基地,推动“体育+康养”高质量发展。

十五运会将是“彰显制度优势、展示湾区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的运动会,是粤港澳三地深化合作的“催化剂”,是展示“一国两制”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更是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当粤港澳大湾区在全运圣火下共同起舞,当岭南文化与现代体育在赛场上交相辉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体育竞技的激情,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创新驱动的世界级湾区正在崛起。(金羊网 文/邓小光)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常规课题(2024GZGJ61)成果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