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旨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2012年12月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看似聚焦“小事小节”,实则深刻重塑了中国政治文化,并对社会风气、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
政治生态的重塑——消除存量,遏制增量。整治“四风”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通过禁止公款吃喝、严控公务用车、精简会议活动等具体措施,大幅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例如,2013—2022年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超70万起,党纪政纪处分超60万人,形成持续震慑。规范权力运行。官员特权受到严格约束,从“舌尖上的腐败”到“车轮上的铺张”显著减少,推动了“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化转变。例如,公车改革后全国减少公务用车约80万辆,节约开支超千亿元。改善干群关系,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更注重实效,减少了“走过场”的迎送仪式。
社会风气的转向——拒绝奢靡,提倡务实。高端消费市场转型。公款消费的严控导致高端餐饮、奢侈品行业经历阵痛式调整。例如,高端餐饮企业收入下降,许多酒楼转型为平价餐厅或关闭。民间价值观念变化。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减少,“天价彩礼”“豪华宴席”等现象受到舆论批评,简朴务实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全民监督氛围浓厚。中央纪委网站开设“四风”问题举报专区,媒体和公众通过社交平台曝光违规行为,形成全民监督氛围。
经济结构的优化——挤出虚火,回归理性。挤出虚高消费泡沫。高端白酒、会所经济等依赖公款消费的行业被迫转向大众市场,倒逼企业创新。例如,一些名酒开始注重个人消费市场,推出小包装产品。降低企业隐性成本。企业不再需要为“接待应酬”投入过多资源,营商环境趋向透明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在2013年后排名显著提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公”经费大幅压缩,更多财政资源投向民生领域。
自我革新,砥砺前行。制度建设的深化——建章立制,常态长效。中央八项规定并非“一阵风”,而是通过配套制度巩固成果。例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法规相继出台,形成“制度笼子”。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相结合,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志性举措。
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既是反腐败斗争的突破口,也是我们党推进国家从“治标”到“治本”的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样本。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约束权力、重塑规则,推动中国政治文化从“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尽管挑战犹存,但这一政策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官场逻辑、社会心态和经济发展模式,为后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陈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