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深刻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超过去年的24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奋进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大道上,我国科技实力和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后发先至”,为推动国家发展转入创新驱动轨道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在看到我国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现在,距离2035年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我们应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奠定坚实基础。(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