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墨重彩染出乡村“金色丰收图”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李星宇 发表时间:2025-04-07 17:07
金羊评论  作者:李星宇  2025-04-07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其中小麦产量占夏粮产量的九成以上。清明过后,各地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为夏季粮油作物丰收打下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持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我们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落实落细各项粮食稳产措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粮食安全生产,为“粮”辰美景染上“农”墨重彩,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挖掘发展潜力,盘活土地资源,开辟粮食生产“新路径”。一方良田,千钧之重。然而,近年来,受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给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一定影响。为了让“沉睡”的撂荒地“活”起来,要科学用好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撂荒地整治工作重点在哪里,党的作用发挥就在哪里,采取“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方式,组织基层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调研当地实际情况。并探索“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的形式,创新耕地“集中连片综合整治”模式,打破原有的田坎地边,修整山塘和沟渠,建设农机耕道,全面盘活撂荒土地,挖掘发展潜力,有效破解“谁来种地”“谁来经营”等问题,进一步激活“沉睡”的土地,让耕地开始“复活”,变成肥沃的良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实现撂荒地华丽转身为丰收的“粮袋子”,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强化人才队伍,提高科技水平,跑出粮食产能“加速度”。粮安天下,“地”是基础,“技”是支撑。要解决好吃饭问题,关键出路在于科技发展,只有做好“藏粮于技”,才能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一批又一批新农人涌向农村,他们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活水”,有效缓解了农村凋敝现象,逐渐改变了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领域的生产效率,要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有效增加粮食产能。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专业技术人才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指导,改变农民的传统理念和习惯,让“老把式”学会“新招儿”,实现从“靠天种田”到“靠科技种田”的转变,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

筑牢党建堡垒,强化示范引领,下好粮食服务“关键棋”。仓廪实,天下安。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离不开农业服务。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对基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更好更快发展粮食产业,就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支持。要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粮食生产服务中,筑牢党建堡垒,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积极探索“党组织+服务”的粮食生产发展模式,以支部引领、“先优模”示范、党员参与的全过程发展链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依托“党支部+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单环节、多环节、菜单式农业生产托管等,引导各类服务组织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农业生产全程综合配套服务提供保障。要通过党员服务农业生产、助力农业科研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技术,改革传统种养模式,增加农业效益,确保生产一线有组织、攻坚一线有党员,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李星宇)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